发布:2019-05-07 阅读(13929)
恩施利川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大观
利川市沙溪乡 简吉武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文化及风俗习惯。湖北利川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本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利川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很广泛,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值得我们去挖掘、收藏,使之传承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通过广泛的观察和调查访问,积累了大量的丧葬文化材料,下面就详细介绍自己所收集到的利川土家族的丧葬文化。
丧葬仪式,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灵魂对话,是情感与幻想的阴阳交流。利川土家族的丧葬礼仪——“撒尔嗬”,表现了土家人的豪爽、豁达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我们这里土家族几乎每家每户若有老人,都准备着棺材,俗称枋子,又名棺木、寿木,其用途是在使老人百年归世后能有一个安身之处。一般情况下,棺材用较好的楠木、杉木等耐腐蚀的木料做成。
棺木的好与差按接与不接分为两种:
第一种为整墙【音:qiang也有称箱的】整盖的。指它的墙子、底子、盖子【作者注:指寿木的两边、底边和上边】是由整棵树木割成,中间无镶、接、补、填、添。
第二种为三箱盖。指棺木的各个边因为一棵树没有那么大而通过镶、接、补、填、添而合成的。还可以按棺木的树类、中空、盖子的雄头和棺材的大小区分好与差的。
有经验的老人一般不喜欢买已经割好且用生漆漆好的枋子,因为那样可以掩盖棺材的许多缺点,买一幅表面看来好看而实际上根本不好的枋子。
古代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等,现已基本灭迹。他们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击鼓踏厉而歌,叫啸以兴哀;而后受汉族丧葬习俗的影响,逐渐采用土葬,但他们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掉念死者的方式,以跳丧、歌丧来哀悼死者,慰藉生者。
利川土家族的丧葬仪式一般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 断风祭天。
断风即咽气,也就是停止呼吸;祭天就是祭祀上天。在家中的老人患病危急时,要把至亲的晚辈叫来守护。一旦发现老人奄奄一息时,就马上把老人转移到正屋的堂屋里,千万不能让老人死在床上,那样在土家人的眼里叫睡铁床,那是后世子孙不孝的表现。
(一)烧落气钱。病人停止呼吸前,要马上把病人扶起来坐好,一定不要让病人躺着离开人世。刚停止呼吸,就在死者的床前烧几张纸钱,这叫做“烧落气钱”,这是对“地神”的叩拜;而后在大门外面放一串鞭炮,这是祭天。祭天的鞭炮声的另一个作用是告诉左邻右舍,老人已“仙逝”,这样众人会自然而然来帮忙的。土家俗语“人死饭甑开,不请自然来”说的就是这个理。
(二)招魂仪式。病人刚断气,就举行“招魂”仪式。就是死者的女儿或者媳妇等至亲女性扑在死者身上大哭,并掀动着病人,希望病人能恢复正常;因为断气并不意味着死亡。假如招魂无效,死者长眠不醒,就开始哭丧,顿时堂屋里悲声一片,令人潸然泪下,心情无比悲痛。
(三)沐浴净身。哭丧完毕,就给死者淋浴净身。孝子给老人换衣服,盖上老被,这衣服称为老衣,包括帽子、上衣、裤子、鞋袜一套,其颜色主要是红、白、青、蓝四种颜色。一般情况下,死者穿的鞋是一种软底鞋,有的甚至只是一层布,为的只是不让死者在奔赴黄泉的路上脚受苦。穿的衣服和裤子都有一定的讲究,数量上是要穿单不穿双,衣服和裤子的一般比例为7:3,然后用七根青线做腰带系在死者的腰杆上。
(四)焚烧纸钱。衣服穿好后,就要焚烧“钱纸”——一种被认为是阴间通用的冥币。那是一种火纸【作者注:火纸是用一种特制的钱錾打成一排一排两个半圆形组合成圆的很粗糙的黄色的纸。】烧好后把灰垫在死者的脑袋下面,因此又叫“倒头纸”,以备死者在阴间有钱花,也表明了后辈人对死者的孝顺。然后再把死者平放在事先备好的由门板、高板凳搭建的木床上,在死者的头部搭上一帖火纸,遮住光线。下面点上桐油灯,又叫“地铺灯”,用筛花篮或者筛子倒扣着,其目的在于防止蚊虫侵扰死者。
二、上榻入棺。
(一)上榻。帮忙的人来后,给死人整理面容,重新穿戴后将其置于一块门板或者棺材盖子上,这称之为“上榻”。
(二)入棺。把死者从停尸板上抬下来放入棺材中的过程,称为“入殓”,又名入棺。在放入棺材之前,孝子用纸钱烧好灰,请道师先生【即巫师、神汉等。在土家族民间信仰中,巫师是实施人神沟通的半人半神,他既代神传旨,又替人向神祈求,土家语称巫师为“道师先生。”】将其灰均匀撒在棺材内,然后再用杯子、小碗等在灰上倒扣出印来。
一般情况下,死者有多少岁,就扣多少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种对死者的悼念方式。然后再由道师先生和孝子把死者平放入棺材内,死者的头部应置于棺材没有雄头的那一头。用纸钱、木头、“老瓦”【注:房屋上年代较久的瓦】等用青布包住做成一个枕头。特别注意的是,在棺材内,不能放任何铁器或者五谷杂粮之类的东西,包括死者生前安装的假牙或者佩戴的耳环、手镯等首饰,这样会对后人不利。
另外,如果棺材相对于死者而言比较大的话,就得用纸钱把空余的地方塞住【指死者身体的两侧】,死者的脚一定要贴住棺材的罗子【注:棺材两头的小方形木头,中间凸出呈泡粑型】),以防止死者在棺材里滚动。然后将棺材的雄头那一头朝向大门置于灵堂的正中间。【即死者的头部朝里,脚朝外。】
三、设置灵堂。
设置灵堂有一定的讲究,如果死者是死在自己家里的话,就把灵堂设在堂屋;如果死者是死在自己家里以外的其它地方,就得把灵堂设置在大门口至地坝里一带,然后盖上花油布或者晒席等再搭灵堂。
当然,布置灵堂,需要准备一些黑纱、小白花、常青藤、蓑衣草、竹篾、一张放大的死者生前近照【约为一尺见方】、死者牌位、三牲【一般是由鱼、肉、酒等构成】、水果、盛放香蜡的盒子等等。灵堂的具体样式因地而异。将死者的近照镶一镜框置于灵堂中央,遗像前置灵位、供品等,两边贴上用白纸写就的对联、挽幛……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绝大多数都要播放哀乐。直系亲属要披麻戴孝。土家人办丧事戴孝帕是有规定的,直系亲属戴在头上,一般客人就戴在手臂上,直系亲属的孝帕还有长短之分,越长,就证明此人与死者关系越密切。
一般情况下,为了表示后人的孝道,灵堂的设置都是比较讲究的,总体上都会给人一种宏伟、庄严、肃穆之感。
上一篇: 教你选择墓地
下一篇: 武汉殡葬网:武汉古丧葬习俗文化——丧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