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9-05-07 阅读(16143)
礼仪活动实现的转化
对参与者及其活动的总体考察显示,葬礼仪式参与者主要有三个圈子,他们对应于三组具有典型特征的活动。第一个圈子由天主教团体成员及会长(包括处在边缘地位的神父)组成。这个圈子的活动是口头的,与书面文献(在圣像前面念诵或者大声朗读的祷文)相关。第二个圈子由孝子组成,其活动特征由仪式表现出来:供献食物、酒和其他物品,并在祭桌或者祖先牌位前上香。第三个圈子是范围更广的亲友团体。他们的活动(其他两个群体也如此)是一些身体的情感表达:俯伏、作揖、叩头以及哀哭。
指南第二十条,指导教徒举行七七的仪式)显示了这些不同的群体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若教中人要行此礼文,是日宜请会长及众友来其家,先做圣功于圣像前,后随孝子能供养上香于祖牌前,并率家中人同尽哭泣奠酒之礼。礼毕,亲戚及众友随后作揖、叩头、举哀,以尽若翁即吾翁之意。礼毕,孝子跪前,叩谢亲友。
《临丧出殡仪式》对天主教徒举行七七之礼和其他许多礼仪的方式,都有详细的描述;但是,这些不同礼仪有何含义,中国天主教葬礼仪式中的活动如何将这些含义表现出来?总的来说,仪式与变化有关,尤其是像葬礼这样的生命转换之礼。(38) 特别是丧葬礼仪,与生命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相关。但仪式变化的含义,通常并不被表达出来。这在礼仪文本中也表现得很清楚。它们明白地指出要做什么,却不说明这些仪式的意义。它们关心的是行为正统(正确的实践)而非观念正统(正确的信念)。 虽然分析这些文本的深层含义需要谨慎,但还是可以弄清它们所暗示的是哪种变化。这里遵循的步骤,是将参与者、他们的活动以及活动场所放入一套连贯的情境之中,以重现它们的含义。
最为明显的转变,是由死人变为祖先。这种转变是将生物学上的死亡变为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延续,家庭是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场所。在这一过程中,食物供奉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转变通过孝子的角色和活动表现出来。在临丧出殡仪式中,孝子是唯一献食奠酒的人。这些活动在祭桌或祖宗牌位前面进行,这是孝子特有的活动地界;例如,天主教团体就不许在祭桌前念诵祷文。祖先牌位前面允许举行本地仪式,以“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这句引文对《中庸》原文(第三章曾经提到)稍有改动,增加了两个“事”字。如此一来,这句话就在事死和事生之间建起了一个简单的比较。这就和早期传教士对“如”的解释(用来强调人们相信灵魂并不在牌位上)联系了起来。
从死者到祖先的转变,只为发生的礼仪活动提供了部分的解释。考虑到天主教团体的重要性,这种由肉体的死亡到社会意义的延续的转化,不只发生在家庭之中。受《宗徒信经》中“诸圣相通功”这一经典观念的影响,天主教团体也被看作是这种社会延续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中国天主教葬礼受到了欧洲主流天主教死亡观的影响——那时的死亡观是悲观的,需要为“亡者灵魂”念诵代祷经文或者举行弥撒除了这种个人救赎的需要之外,还有一种天主教观念认为,死者最终会融入诸圣的大家庭,得以赎罪,并且获救(universa fraternitas)。而且,人们相信守丧者可以向诸圣团体恳请,请求他们代死者祈祷。生者和死者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休戚与共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欧洲概念的汉语翻译,是建立在“功”这个核心概念基础上的。为亡者背诵天主教祷文被称为“作圣功”,“圣徒群体”被翻译成“圣神(诸圣)相通功”,告知教徒的死讯并邀请团体成员为亡者祈祷的传单,后来被叫作“通功单”。
在《临丧出殡仪式》里,这种关于死后生活的普遍观念,是通过天主教团体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例如,代替祈祷的祷文就在生者、死者和诸圣(因为不管在祷文的内容还是措辞上,诸圣团体都受到了恳求)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这些祷文包括《圣母祷文》和《圣人列品祷文》。而且,诵经总是在圣像(天主、圣母或者圣人的画像)前面进行,刚才已经提到,不是在祖先牌位面前。在葬礼游行中,当遗体和天主以及圣弥尔额的画像一起被抬着前进时,诸圣团体也受到了恳请。当时的传教士肯定不会声称死者会立即进入天堂的诸圣团体。不过,这些参与者、他们的活动以及活动的地点表明,一个由生者和死者组成的天主教团体与祖先群体(ancestral community)形成了互补,死者在其中可以受到诸圣的帮助和支持。
天主教团体的互助——慈善活动和代替祈祷,同样可以将死者引入诸圣团体。这在《圣教规程》有关帮助贫困家庭的死者的规定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二十五 教中有贫者死,教友宜为其通功、念经、做追思。若有无力殡葬者,亦当留心助其殓。具此系十四哀矜葬死者之功,宜行相通之谊。
因此天主教的“做功德”(不仅用祈祷,还有经济互助的形式)建立起了生者和死者的天然联系。
中国天主教葬礼中有两种转变:死者通过家庭转变为祖先;通过天主教团体转变为诸圣团体中的一员。而且,通过积极参与葬礼,进入家族圈子,现实中的天主教团体将家族组织扩展为一个更广大的群体。参与天主教仪式,将人们和一个更为广大的天主教群体(在更早的时代和其他地方,他们也参与类似的仪式)联系了起来。
上一篇: 天主教葬礼中的会长孝子
下一篇: 天主教葬礼的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