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9-05-07 阅读(8162)
会长
中国天主教团体内部的核心角色是会长,这在广州流放之前的天主教团体中已是如此。指南中明确提到,由会长向团体成员通知某人的死讯以及下葬的日期。除了参加团体的祈祷,会长还在入殓和安葬的仪式中担当中心角色。在前一个仪式里,他独自站起来向尸体播洒圣水,念诵《洒圣水经》,并且在第二个仪式中向遗体播洒圣水。然而指南中没有提到上香。
会长的中心角色,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天主教团体自身在葬礼仪式中所占的中心地位。
孝子
天主教团体及其会长,某种程度上遮盖了作为事主的孝子的角色。“孝子”这个词,指南在有关入殓之后的描述中第一次提到。现在还不清楚“孝子”是指所有守孝的儿子,还是所有的后代,或者这个词仅指丧主者——按中国传统,一般是在世的年纪最长的儿子或指定的男性继承人。在传统中国葬礼中,他负责确保礼仪举行得合乎社会的要求。而在广东人的葬礼中,丧主只做主持仪式的礼仪专家命令去做的那些仪节。
孝子的角色证明,中国天主教葬礼的主要礼仪活动场所,的确是在死者家中。根据中国天主教仪式指南,孝子在死者家中举行的下列仪式中担当角色:大殓后的仪式,吊唁和七七的仪式。家庭成为中国天主教徒举行丧礼活动的主要场所,部分原因在于欧洲天主教和传统中国葬礼之间的差别。按照欧洲礼仪,葬礼在死后很短时间内(一到三天)举行,因此尸体很快就从家中运走。与此相反,按照中国传统,安葬之前棺柩可以在死者家中的堂上停放数月。《临丧出殡仪式》中的中国天主教葬礼规则,符合中国主流的思想观念。按这种观念,中国人一生经历的主要礼仪(冠礼、婚礼、丧礼)都被认为是“家”礼。这样一来,仪式指南在某种程度上与欧洲早期的传统类似,那时葬礼的主要场所也是在家中,而不是教堂。
天主教团体的成员都在“圣像”前举行活动,而孝子是唯一在祭桌或祖先牌位前面行礼的人。《临丧出殡仪式》规定,圣像和祭桌要摆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不像晚明福建某些地区的做法那样,将一个放在另一个的后面。这种地点分离,显示了礼仪活动的不同角色和范畴。孝子和其他守孝的亲属一样,要在首七穿着丧服,以此来表达他们与死者的特殊关系、以及他们在家庭结构中已经改变的位置。而天主教团体的成员,只在送葬仪式中穿着丧服。
孝子的活动,都属于中国葬礼(和其他)仪式中未被传教士认定为“邪”的活动:
上香、供养和奠酒。孝子是指南中唯一提到的行这些礼仪的人;唯一的例外,是在清明节的时候,所有的信徒都可以在天主教徒的坟上点蜡、烧香和上供。孝子还带领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宾客、教友,作揖、叩头和哀号。而且孝子还负责接待客人,在下葬之后款待宾客,拜送客人以及向亲戚朋友叩头致谢——指南中有数条与这类活动有关的内容。最后,由儿子们决定安葬的日期,并且在送葬时站在棺柩旁边的一个特殊位置上。
孝子的礼仪活动显示,他们所进行的,是《家礼》等中国传统礼仪手册规定的基本活动。
亲友
葬礼仪式中的参与者,还包括与死者相识的一大群人。大家族的成员们(“家中人”和其他亲戚)参加各种葬礼仪式,并用传统的作揖、叩头和哀泣等方式致敬致哀。三七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远近的亲友,不管是天主教徒还是非教徒,都来参加祭奠。亲戚和朋友们也通过作揖、叩头和哀哭等传统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悲伤和敬意。虽然这些外来参与者可能人数众多,但对他们的角色却没有特别具体的规定。
这些亲戚朋友之中,可能有许多教外者来行“外教之礼”;到异教徒家中吊唁的天主教徒,也可能会目睹这种礼仪。在这种互动之中,天主教礼仪和那些被认作迷信的礼仪可能会产生冲突。
上一篇: 中国天主教殡葬仪式解释
下一篇: 天主教殡葬礼仪:临丧出殡仪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