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9-05-07 阅读(8604)
中国天主教仪式中也有内容显示,天主教团体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因为葬礼中含有明显的危险。中国有关玷污和混乱的潜在危险的传统观念,是这种威胁感的来源之一;指南中建议供桌要清洁,哭泣要有节制,并使用圣水。另一个来源,是天主教关于迷信和偶像崇拜的观念,尤其是那些教外亲友的举动中所包含的。天主教神父和中国司仪之间的比较不能引申得太远,因为中国传统的“司仪”的概念与天主教的概念差别很大——中国多数的礼仪专家都可以结婚,并且通过为他们所在的团体服务来养活家庭。而且,在天主教传统中,死亡并非真被认为是不洁的。尽管如此,许多礼仪文书——像前面提到的天主教团体的会规,依然在葬礼仪式中只为天主教神父提供一个边缘角色。这种边缘性与中国葬礼中司仪的角色相吻合,但这项角色类似于10世纪之前欧洲的葬礼传统。
天主教团体
在这些文本当中,天主教神父的边缘角色与天主教团体的主导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葬礼中多数的核心角色,似乎都被天主教团体的成员所占据,这些成员通常被称作“众友”、“教中众友”或者“教友”。天主教团体成员,是下列关键仪式中的主祭:小殓、大殓、改造过的七七仪式、葬前守夜、安葬之日的各种不同仪式以及清明节的礼仪。这些活动都发生在死者家中或者墓地。这种团体(它总是作为一个群体而被提起,唯一被单独提及的个人,是会长)以及团体的活动,是中国天主教葬礼与中国儒家传统差别最为明显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与教派传统的相似之处。
团体成员的活动对于决定他们的角色非常重要。除哭泣和作揖,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念诵祷文。按照中国传统,念诵一般由司仪或者专门为此而请来的一群僧人进行。和在会规中一样,在《临丧出殡仪式》里这项任务由一群世俗天主教徒来集体承担。天主教葬礼在这个方面类似于中国传统的教派葬礼,教派组织的世俗成员在其中负责诵经。不同抄本的指南中都规定了相当一部分必须要念诵的祷文。文本中共有四条详细的祈祷指导:首先在小殓之时,其次是大殓,最后在安葬之时;文本a中还有另外三则看护时的祈祷指导 这些集体祈祷遵循日课(许多信徒在日常祈祷中人手一册)规定的一般的集体祈祷次序:跪拜,作十字,初行工夫,各种祈祷,已完工夫。多数的祷文都为人熟知,不是专门面向葬礼的:《天主经》、《圣母经》、《申尔福》、《信经》、《圣母祷文》、《圣人列品祷文》,以及反复念诵的祷文(《天主经》重复三十三遍、《圣母经》六十三遍)和《玫瑰十五端》。这说明天主教团体之所以能够积极参与念诵祷文,是因为大多数信徒都对这些祷文非常熟悉。仪式指南还提到了专门用于这种特殊礼仪活动的祷文:《终后祷文》、《殓前经》、《殓后经》、《安葬前经》和《安葬后经》。这些祷文也可以在伏若望、利类思编订的那些汉译欧洲礼仪手册中找到。但这些仪式中祷文的题目,和指定性礼仪手册中的题目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很难断定这两本书(或者另有一部什么书)是否真的曾被用作参考。这些手册中的祷文是否为人熟知,这点也不清楚。
关于天主教团体举行礼仪活动的特定场所,他们总是跪在“圣像”(可以是一个十字架,或者是天主甚至圣母的画像)前诵经。除了下跪,天主教团体还采纳了传统的表达敬意和哀伤的方式:四拜、俯伏、作揖、叩头和举哀。
这些祈祷人群的参与,是判定死者是否天主教团体成员的一项重要标准。而且,它们还是传播天主教理念和习俗的重要平台,因为在这些场合中,天主教团体有机会深入到家族圈子的内部。最后,这些礼仪活动为参与者增强他们的内部联系,提供了机会。
上一篇: 武汉殡葬服务:清初中国天主教葬礼仪式指南
下一篇: 天主教葬礼中的会长孝子
相关推荐